第522节(3 / 3)
随着汉辽的第二次和议,李光睿则彻底老实了,不敢再在明面上有什么异动。有趣的是,前两年,李光睿还不断的上表朝廷,希望能放还李彝殷,但随着屁股逐渐坐稳,也就不提这事了,只在逢年过节,入贡东京时给李彝殷带上一声问候与一份礼物。
而夏国公李彝殷,被留在开封已经满四年了,朝廷并没有亏待他,一应吃穿用度,都按规格配置,只是自由得到了极大限制,到后面,则干脆是幽禁了。明面上有甲士,背后有眼线,暗中还有特务。
在这样的拘束而压抑的生活中,年老的李彝殷精神、身体都日渐衰弱,如此,就更不好远行回西北了。前番,得知李彝殷病了,为表关心,还特意派御医去给他诊治。
前不久,李彝殷上表,说自己已经疾病缠身,命不久矣,希望能葬在故土。刘皇帝也同意了,答应他还葬故土,嗯,死了之后。
哪怕御医几度向刘皇帝禀报,李彝殷确实有病,寿命不久,但刘皇帝的疑心,让他不会有丝毫的疏忽。以目前的形势,定难军就是一块砧板上的肉,随时可以拿下,不愿出什么意外。
李彝殷想以还葬故土来打动自己,仁慈的刘皇帝不会那么无情,等他死,会通知李光睿来扶棺……
定南军虽然不足为虑,但党项人却不得不重视,或许心里不愿意承认,但现实就是,夏绥地区,已经是党项人的地盘,他们在那里游牧、狩猎、垦殖,已经太久,久到血土相连。
就像此前卢多逊给他的进言一般,定难军与党项人要分开看待。按照刘皇帝的心思,自然不会允许党项人还像以往那般,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汉的国土之内,编户、纳税都得推行下去,同时刘皇帝心里也有b数,党项人终究不是西南的蛮人,做得过火,绝对会引起激变,如何操作,还得好生思量。
或许,改再把卢多逊召回来议一议?刘皇帝这么想到,有几次西行经验,并在西北任职多年,卢多逊已然成长为大汉在西北事务上最有话语权的官员了。
“陛下!”背后显得小心的脚步停下,刘皇帝听到了吕胤的呼唤声。
刘皇帝没有回头,而是指着大汉舆图,兴致勃勃地问他:“吕卿,你不觉得,大汉的版图不够完美吗?”
封疆大吏
“何事?”收起了他踌躇满志的感慨,刘承祐转过身,注意着吕胤手中捧着的几封奏章,问道。
吕胤正色答道:“回陛下,关于诸道行政长官的调整,广政殿已然议出,还请陛下批复!”
“哦?”刘承祐顿时变得认真起来,这可是大事,当即伸手道:“朕看看!”
闻言,吕胤当即将最面上的一封奏章呈上,刘皇帝顺势坐在舆图前,翻开仔细地审阅起来。布政使,在当下的大汉官制,毫无疑问是地方道州最主要的行政长官,并且在十多年的实践之中,已经成为定制,为官僚所接受,纳入大汉的典制之中。
不过,到目前为止,也只有那些局势安定、已经形成稳固统治的道治,方才单设布政使。一直以来,考虑到各地民情、的不同,边地的形势,又或者特殊差遣,刘皇帝也有些灵活的置官。
在这种情况下,巡抚使、安抚使、巡检使、巡阅使这样的官职也就应运而生了。巡抚使这个职位毫无疑问,属于刘皇帝的“原创”了,最开始出现在大汉,还是乾祐五年的时候,当时范质以河东巡抚的名义,北上清察刑狱,后来直接主导河东改制,将之彻底纳入朝廷的统治。
后来,李涛罢相,为宽慰老臣,为安抚收复不久的荆湖,也为表示对荆湖的重视,特地以其为荆湖巡抚,南下潭州,这在监察职能之外,已经带有些行政属性了。
再其后,川蜀平定,赵普先以权成都府事主管蜀中州县之政,后又为西南巡抚使,配合川蜀三道布政使,布政安民,治权虽然仍在布政使手中,但巡抚的影响力已经提升了。
一直到如今,李涛巡抚两广,范质巡抚两江,昝居润巡抚闽浙,已经是全面负责新取之地的行政。当然,不管在刘皇帝这里,还是在汉典制,巡抚使仍旧是临时差遣。
再加上仍旧巡抚川蜀的赵普,如今的大汉,是有“四大巡抚”的,其中,自然以赵普最受瞩目,他最为精明强干,也最为年轻的,至今也才四十出头,可见刘皇帝的宠信。
安抚使有两个,韩熙载的东南安抚使,雍王刘承勋的幽冀安抚使,前文提过,韩熙载主要是去改革的,刘承勋则是代表皇室坐镇河北,象征意义更重。
巡检使这样的官职,出现的次数可谓频繁了,从开国时起,设了不知道多少,一般都是为弹压地方、维护治安抑或平定叛乱而设,大至一道巡检,中则数州巡检,小则一州乃一县,开封还有京城巡检使。
早年,有代国公折从阮作为西北六州巡检使,领军西赴,负责平定野鸡、杀牛等西北杂虏的叛乱,乱平之后即撤销。
≈lt;div style=≈ot;text-align:center;≈ot;≈gt;
≈lt;script≈gt;read_xia();≈lt;/script≈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