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2章(1 / 1)
老太太一发话,儿媳女儿纷纷止住了哭声,连带她的儿子都呆呆的看着母亲,老太太昂着脖子,“怎么了?这种不忠不义的父亲,你们难道想跟他!”
说酸秀才不忠不义也算得上,毕竟当初这一家子遭灾都快饿死了,是钱金给他们吃喝,救了他们,带来扶桑也没隐瞒,这种事上赶子不是买卖,流民都是自己愿意了,钱金才会安排他们来扶桑的。现在吃饱了就开始不干人事,还要拖累家人,家人难道不能反抗吗!老太太提和离,就不会让子女惹来不孝的名声。
衙役乐了,“我去问问上官。”
上官当然同意啊,你这酸秀才不是想恶心人么,现在被你自己的家人给抛弃了,真是报应啊!
和离手续办的飞快,土地田产原本就没酸秀才的份,因为你都不是凤国的人,这些自然不是你的,都是你前妻的,然后家产,应该是前妻和你一人一份,不过这里面操作空间大,笨重家具你带不走,细软仔细检查也就这么点,那就胡乱一分为二吧,给你收拾几个包裹,你就可以回老家了!
酸秀才就这么被老婆孩子抛弃,灰溜溜的被带回了大洋港,他倒是想摆出一家之主的气势,可是在凤国没人鸟他,他老婆也没做绝,最起码给他包了两百两银子,只要他有计划,两百两也能很好的安顿个家了。
可惜酸秀才这一辈子都是父母老婆照顾他生活,他哪里懂得理财,又在气恼妻子孩子的薄情,也恨清竹不懂礼法,你本就是大梁人,怎么能自己称帝,女人称帝,牝鸡司晨,祸国之相!
不管这位如何义愤填膺,回到了大洋港,他只能自己摸索着回老家,回到老家,房舍田地都没了,口袋里还有一百多两银子,族人就半卖半赚给他重新安置了一下,然后笑嘻嘻的听他“吹牛”。
他说的海外风光,凤国的事,没一个人相信,您老真要当着一个学堂的先生,每月束脩还这么多,家里大房子住着,奴婢使唤着,您干吗回来呀!就为了回来住小房子吃稀粥啊。
酸秀才的一腔热情压根没人理会,就连族长都觉得是因为他逃难的时候死了老婆孩子,现在脑子不正常呢。
还有人盯上了酸秀才手里的钱,一百多两银子,卖房产田地也足够了,就是再娶个婆娘也绰绰有余。
酸秀才被赶出凤国,妻子儿女都不认他,他心里一腔怒火没处发,回到家他说的话也没人肯信,现在有人处处顺着他捧着他,他心里也就舒服了些。
可这些人只想哄他手里的银子,他手头那一百多两好好规划一下,也能成个家,可是酸秀才就没当过家,有了银子就手中散漫,一百多两又不是一千一万两,很快就挥霍一空,那些吃白食的人也就不来俯就他了。
最终他只能接着族里弄个蒙童馆,勉强糊口,偶然想起自己在大凤国公立学校里宽敞明亮的办公室,还有那些一见到他就鞠躬,称呼他先生的学生,他都觉得似乎只是在梦里发生过
因为这件事, 杜大人提议管制百姓的言行, 要知道在大梁,并不是哪个百姓想进城就进城,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的。
你在村里串个门没事,你要离开村子去远些的地方,就要去里长那里办通行证和路引, 到了地点得去相应的衙门把通行证上交, 说明来此处几天办什么事, 完事了赶紧回,四处乱窜被抓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而老百姓一般也没多余的钱财闲逛,一辈子生死都在一个地方, 这对于管理者来讲是十分便利的。不让随处走了,你的胡言乱语也就没处说了。
封建统治可不单单只是封建两个字,统治阶层考虑的也是如何让百姓听话不捣乱。
清竹想了想道“不可如此过激,言论应该自由, 要不然我纵然是堵上天下人的嘴, 难道还能让他们心里不怨恨我?这件事的舆论对朝廷也没妨碍, 我看百姓们倒是都觉得这位秀才的脑子有问题。要是我一开始就把人给宰了, 那说不得我还得承担一些骂名。堵不如疏, 不能因噎废食。”
不过百姓出行需要的路引手续还是要的,也别说出个村就要路引, 不是划分行政区了么,你假如要出自己的行政区,那就去办个路引, 而且办路引不要钱,你一开始交了钱,回来时钱会还给你。理由只要两个字能概括就行,求学,探亲,经商都可以。
清竹不想把百姓们死死按在一个地方,言论自由会引发思想碰撞,到时候民间才会有更多有学识的人。有学问和书呆子是两回事,有的人看了书能明悟总结,还能产生新的思想,有的人只能死死照着书本办事,成了个死读书。
清竹也知道,她手底下的大臣们怕扶桑人纠结在一起反叛,毕竟他们对扶桑来讲属于异族。可是清竹不担心这个,“假如我们让这里的百姓餐风饮露,衣不蔽体,那么我就是把他们按在家里寸步不离,该造反还是会造反。可要是百姓的日子变好了,我是不信他们还会联合起来反叛我的。即便如此,难道我的军队也是摆设吗?只有自己没有信心,也不甚强大,才会害怕百姓们反抗我们。我要是如此胆小,就怕这位子也坐不稳,所以一力压制百姓发展,那才是愚不可及!”
辫子朝廷就是前车之鉴,或许有的人会不断吹捧什么康乾盛世,实际上那时候的百姓穷的吃土,而且被人压制的麻木不堪,这个很多史料上都有,特别是当初刚来辫子朝廷的外国人,他们看到的就是百姓的贫困和麻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