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1节(2 / 3)
封新吴王(苏门答腊岛),八皇子刘暧、十一皇子刘晓分别封为新鲁王、新梁王,两兄弟一起将爪哇岛分了。
十二皇子刘晗为新越王,十四皇子刘昕为新宋王、十五皇子刘晅为新韩王,三兄弟分据加里曼丹岛。
当然,刘皇帝对南洋诸岛的分封,有那么些想当然,也有些一厢情愿,至少所涉的三大岛,还是存在一些土著组织及政权的,汉人商民到目前为止也仅是取得了一些据点,获得了一些土地、矿山,建设了少许镇寨罢了,与安东、林邑不同,并不完全具备成熟的分封条件。
这还是在避开了三佛齐这个地方“小强”的前提下,可以想见的是,哪怕只是对付一些南洋土著,分封的落实也不会是轻松的。
随着刘皇帝对南洋分封诏令的下达,只怕在南边又会掀起景涛骇浪了,乃至酿成腥风血雨,至少被刘皇帝意志划为皇子封国的那三岛政权,就不会轻易认同。毕竟这可不同于汉人商民的拓殖民,这是行吞并之实了,而仅靠那几个皇子,显然是不可能把封国之事落实的。
不过,问题固然存在,但并不影响刘皇帝此时此刻宰分天下的豪情万丈与酣畅淋漓,而臣子们,暂时也只能由着他的性子来。
当然,刘皇帝到了也没一次性把他的子孙们都封出去,十六子刘曜便没有封地,另外皇十子、燕国公刘昭也是一般,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便是晋王刘晞。
因此,在刘皇帝让人收起分封图,慢悠悠回到御座之时,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刘晞与刘昭二人,且目光中多饱含深意。
刘昭是符后生的第三子,名义上的嫡次子,刘晞则是理政亲王,二者的身份都具备一定的特殊性,而刘皇帝又特殊对待,就不要怪其他人多想。
于是,还有一些目光是看向太子刘旸的,似乎想看看他是怎样的反应,如何的表情。可惜,刘旸呈现在人前的只有满脸的平静。
不知觉间,子夜已过,垂拱殿内的气氛,并未因分封的商定而有所喜悦,反而有些压抑,一个个都沉默着。显然,对于刘皇帝分封的意志,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,接受了,也只是迫于他的权威,不敢反抗罢了……
大概是感受到了皇子们的迟疑与不满,刘皇帝冷淡的目光扫视一圈,又道:“朕还是那句话,听凭自愿,若朕无其志,朕可以收回另封!”
这话,还是没人信……
“今日就到这里吧!”气氛有些尴尬,刘皇帝也有些疲惫了,终是没有再多话,摆摆手赶人了。
刘皇帝需要时间继续思考完善他的分封大计,皇子们也需要消化这一点,思考未来的道路,以及找到应对此局的办法……
看衰
一场分封的舞台夜剧在沉默的氛围中勉强落下帷幕,作为配角的皇子们各怀心思,各自散去。
春夜之下,凉风侵肌,带给人无限清醒,乾元殿那边内侍们还在连夜清理着杯盘狼藉,垂拱殿这边则余音还响。
刘煦父子俩沉默着出宫,刘煦一道都不开言,表情严肃,看起来很沉重的样子。一直到登上车驾,车帘放下,空间足够私密了,刘煦方才看着欲言又止的刘文渊道:“你有什么想说的,直言吧!”
刘文渊显然憋久了,得到允许,当即道来:“儿以为,陛下之分封,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!”
听刘文渊这么说,刘煦立刻斜了他一眼:“陛下御极天下、鞭策宇内四十载,其英明睿智、宏图远略,岂容你在此置喙!”
刘文渊脱口而出:“陛下固然英明,但他终究老了!”
“放肆!”话一出口,刘煦便忍不住咳嗽了一声,先是斥骂一声,然而甩手便给了刘文渊一个巴掌。
这一掌显然没有留力,清脆的击打声甚至由车驾内传到春夜下的长街。察觉到车厢内的异状,马车缓缓停了下来,紧接着,传来驾前侍卫询问的声音:“大王可有吩咐?”
刘煦板着一张脸,声音几乎从嗓子里挤出来的一般,回应道:“无事,回王府!”
“是!”
待车驾重新启动,车内的气氛继续压抑着,刘煦扭脸,瞪着刘文渊,压低声音,格外严厉地斥道:“你可知道你在说些什么?”
迎着刘煦恶狠狠的目光,被扇得正发蒙的刘文渊这才慢慢反应过来,面上流露出一丝紧张。他适才的话,自是发自肺腑,但短短一句话,却是存在着重大政治风险的。
他的话,完全可以解读为欺君,蔑视刘皇帝年迈,甚至直指他昏聩。虽然这只是父子间的私谈,但难保隔墙有耳,至少这车里车外并不只父子二人,似刘文渊这般不假思索,张口道来,一旦为有心人所刺得,那来自朝中的明枪暗箭,恐怕说来就来了。
“儿失言了!”想到这些,刘文渊低头认错了。
见状,刘煦表情这才缓和了些,看着刘文渊被抽红的左脸,问道:“痛吗?”
刘文渊摇摇头。刘煦则严肃地道:“在安东我都要求你谨言慎行,何况京畿?你要永远给我记住,祸从口出!”
略微停顿了下,刘煦又悠悠道:“有些事,可以想,可以做,但不能说!”
闻言,刘文渊不免意外地看向刘煦,只见父亲此时也是一副深思的模样,眼神闪了闪,拱手应道:“是!”
小插曲过后,刘文渊又思索一阵后,缓缓道来:“儿绝无冒犯陛下之意,就事论事,儿确实对今夜陛下所持分封之议不看好!”
这一回,刘煦没有再打断刘文渊,而是平视着他,等待下文。留心着父亲表情的刘文渊见状,来了些信心,压低声音,继续说道:“其儿观诸位皇叔,对于分封大多不太乐意,似豁达如五叔齐王都不愿就国,要向陛下争取一二,不论是东面的虾夷还是南洋诸岛,分封这些地方,对皇叔们而言,无异于发配流放。甚至于我们安东,也是等同此类。
迫于陛下权威,皇叔们不敢反对,甚至不敢提出异议,只是心不甘,情不愿,即便诏令下达,诸国建立,恐怕将来也只是流于形式,止于名义,甚至可能因此贻笑天下!”
听刘文渊说得言辞凿凿,刘煦却摇了摇头,道:“你这也只是臆测,并无多少根据!子非鱼,焉知鱼之乐,你怎么知道你叔叔们就不愿意分封,至少你九叔、十三叔的积极,就不似作假。至于你四叔,他就更不会忤逆陛下的意志,别说分封安西,就是刀山火海,也不会皱一下眉头!”
“那南洋五国呢?”刘文渊说道:“据儿所知,那些岛屿虽属蛮荒,但已经形成了一些土著国度,哪怕原始简陋,野蛮落后,恐怕也不会因为朝廷一道诏令便瓦解。
这不同于大汉商民前往贸易、垦殖,想要建立封国,实现统治,绝非易事。您亲身参与了安东的建设与发展,其中的艰辛与苦楚如何,深有体会,诸位皇叔能有这份意志坚持下去吗?又具备成为一国国王的能干吗?
即便安东,若无您十数年坚持不懈、辛勤开拓,对于陛下分封,儿同样不敢抱有信心!
何况,安东之发展,背靠辽东,又长期接受朝廷的支援,再兼爹您宵衣旰食,方有如今的成果。而南洋远在海外,朝廷能提供多大的支持,仅仅依靠那些出海的商民,依靠那支南洋舰队,就能够压服那些南洋土著,建立封国吗?
即便可以,那朝廷又将投入多少的人钱物力,方能实现?陛下分封诸国,在于稳固边陲,在于放权诸子作为,而根本原因还在于减轻朝廷的负担。
倘若因分封之事,加重朝廷负担,增加各类支出,那通过数千里之外支持海外,即便强盛如大汉,又能坚持多久,再厚实的家底,也终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