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节(2 / 3)
狠辣之色一闪:“都到这一步了,还能怎么办,全杀了。”
“那都虞侯那边如何交待?”李重进朝北面指了指。
韩令坤这个时候,则抱拳道:“这些人活着,也不会感恩,只会更加愤恨我军,日后定会宣扬我军的不是,不能留着。慕容都虞侯临走前,虽然没有明说,但末将看来,也是这个意思!”
“韩令坤啊,你小子,就是心思多!”听其言,王彦升当即多瞧了韩令坤两眼,随机形容严肃起来,盯着他:“既如此,这剩下的人,就交给你处置了!都虞侯的命令,善后妥当!”
闻令,韩令坤微微一讷,不过并没有推搪,拱手应道:“是!”
神情郑重地走到前边,韩令坤扫了眼那些可怜人,重重地叹了口气,一挥手,朝执刑的护圣军士道:“听令!将这些心怀叵测,顽抗天威的淮贼,都斩了!”
“都斩了”三个字,从韩令坤口中吐出,有些轻,但此令过后,淝水边上又添一笔杀戮。
韩令坤带人,收拾善后,焚烧尸体,但是,这古水边上,由战争引起的罪恶,却是一把火,无法焚烧殆尽的……
杀俘的事,哪里可能完全隐瞒得住,只是汉将们作为胜利者,有改写历史记录的机会……
李重进与王彦升这边,招呼着麾下,押送着缴获,护送着伤员,从容北还下蔡大营。
经过昨夜合作,浴血厮杀,斩将破阵,又有今晨杀俘的交情,李重进与王彦升之间,关系亲近的许多。李重进慕其勇武剽悍,王彦升赞其将兵之能。
“王兄,观都虞侯的表现,只怕此事,没这么容易了结啊!”骑乘在马上,李重进忍不住说道,似乎有些心虚。
王彦升摆摆手,道:“我等都是有功之人,都帅又岂会因这点唐卒,责备百战之将?否则,军心何安?就算传到陛下耳中,又何忍怪罪我们?”
“不就杀了点人嘛!战场之上,哪有不死人的,淮贼五六万之众,经昨夜那般驱杀,活命者有几人?这不足三千人,算得了什么!”扫了李重进两眼,王彦升耸耸肩膀:“李兄,我尚且不惧,你又有何忧?再不济,你朝中还有郭枢相护持……”
听王彦升之言,李重进嘴里附和着,他心里则隐隐有些担心,慕容延钊的态度,让他难免迟疑。而更是因为有郭威的存在,他才心头忐忑,对于他那个叔父,李重进是又敬又怕,如犯了罪,绝不会对他行包庇之事,至少明面上是这样的。
此时此刻,李重进难免有些后悔,怎么就头脑发热,陪着王彦升杀俘……
北汉大军的下蔡大营,已是一片欢腾,隆隆喧嚣,乃至有些混乱。但帅令之下,各级将领,整顿会下,各营书吏,奔走其间,几年的军纪训练,使得汉军足够有素,乱不起来。
帅帐之中,诸军指挥陆续报捷,唱告斩获,王峻始终稳如泰山,淡然以对。
“都帅,根据粗略统计,下蔡一战,我军至少斩淮贼一万七千首级,俘虏不足四千,其余冻死、淹死者,难计其数,除了庐州来的张全约军逃得快,收拢一批败兵退守寿春,唐军几乎全军覆没。纵有漏网之鱼,也不多,且战力不存!”申师厚嘴脸上洋溢着笑容,向王峻道喜。
“不错!”王峻点了点头,仅此反应而已。
未几,虎捷马军指挥使史彦超带着一队骑卒还营,汉骑最后也差不多打散了,各自追击建功。
直接上帅帐求见,兴冲冲地,将一颗首级献给王峻:“都帅,这是淮贼主帅刘彦贞,这厮战败之际,疯狂亡命,东逃近百里,末将也追了他百里,终于将他及亲兵斩于马下!特执其首级以献!”
闻此,王峻果然来了兴趣,直接站了起来。这回不用王峻暗示,营内的几名将校,都快速地起身陪着。一战大胜,王峻威势更盛,寻常将校,几乎不敢抬头直视之。
将刘彦贞的首级仍在地上,王峻探脚随意地拨弄了几下血糊糊的头颅,王峻哈哈一笑:“这就是刘彦贞?很寻常嘛!我当他是如何的雄伟英姿,能使李璟那老儿将如此大军尽付于其手!”
听王峻之言,营内一名指挥使,当即拍着马屁:“淮贼北上之时,这刘彦贞何其张狂,李璟老儿也是瞎了眼,以数万精锐付之,都帅略施小计,便使之灰飞烟灭,这天下,何人还有都帅之能?”
这等吹捧之辞,虽然明知是恭维,王峻听着仍旧舒坦,捋着胡须,笑容满面,指着刘彦贞的头颅,朝营前小校吩咐道:“去,将刘贼的首级,传视诸军!”
在王峻沉浸在满帐的赞誉声中时,慕容延钊走了进来,方才安静下来。待诸将退去,慕容延钊向王峻说起,王彦升、李重进杀俘之事。
闻之,王峻的态度,让慕容延钊一阵心冷,只见王峻摆摆手,无所谓道:“此事,我已知之。无非是一些俘虏,本意就是要对淮贼多造杀伤,弱其国力。他们二人行为虽则过激,但过不掩瑜,昨日攻杀,护圣军首当其功。再者,而今已入寒冬,天气只会越来越冷,大军在南,粮秣被服本就转运不便,俘虏太多反会增加我粮食消耗……”
“如此,会激起淮民的反抗之心啊!”
“若不让彼辈知道我军的厉害,不让淮民畏惧,他们又岂会轻易臣服?”
见王峻的反应,慕容延钊叹了口气,拱拱手:“都帅既有定议,末将也无话可说!”
天黑之前,王峻收到了来自涡口的战报,得知赵匡胤设计击败濠州唐军,一战而解淮水下游唐军水师的威胁,王峻只叹了句:未曾想那赵匡胤,竟有此能!
不过,对于涡口的胜报,王峻很快表示愤怒、不满!
东京反应,王峻密奏
东京这边,御驾还未起行,下蔡大捷,连带着涡口之战的战报,由驿骑飞马,传入开封。
悉之,天子与满朝公卿大悦,喜不自禁,齐向刘承祐贺。刘承祐又命中书舍人陶谷,将军报中的战果,稍作加工美化,而后制成官榜,又着开封府宣示全城,提升民气。
根据官府告文,下蔡一战,唐军援淮主力十万,全军覆没,主将刘彦贞授首。涡口一战,濠州三万水陆大军大败,折兵过半。而大汉军队这边,损伤几乎可以不计,俘虏、缴获无数。
枢密院中,比起往日的肃穆,诸房职官、主事,难免有些议论,关于下蔡大捷与涡口大捷的事。王峻那边,打了个大胜仗,虽然惊喜,但还不算出奇,毕竟主力所在,精兵强将甚多,只能说其用兵有方。
但涡口那边,凭借着两三千团练及水军,对数倍于敌,竟然取得了全胜,赵匡胤之名,头一次在朝廷内唱响。
郭威在他的公案,审阅着文书,签发着军令,淮南前线两处大捷,到朝廷中枢这边,有将有不小的调整反应。
“枢相,宫城来人传谕,陛下相召!”副使郑仁诲入内,禀道。
郭威的身影,路过衙署诸房,周遭立刻肃重如常。有种威势,不需强压,群情肃然。
崇政殿内,一干年轻人,后起之秀,正在畅所欲言,指点江山。
“下蔡一战,三万唐军精锐,毁于一旦,淮南局势大变,我朝胜势已成,接下来,淮南再无余力,抗我天兵!”赵延进声音洪亮。
“不然!”安守忠提出反对意见:“仍不可小视唐军,据报,寿春城中,何敬洙与张全约收容了近万的军民,守军兵力破两万,又屯有足够的粮草,其若死守,只怕不好轻下!”
闻言,赵延进立刻反驳说:“一干闻风丧胆的败军,还有何威胁?只怕他们,反会影响未参战的其他守军!如何能挡我大胜之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