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 / 1)
那边收了林家的钱,似乎也默认黛玉和宝玉是一对,但最后黛玉却没了性命。
他们的说法便是林姑娘身子不好,林姑娘命薄,林姑娘没这个运道。
真是可笑,谁能说不是有人存心将黛玉耗死,侵吞林家的财产。
苏家三爷想着兼兆,他家中有两个养子,自己也还健在,夫人身子还好,可以动这个念头。
林如海叹息道:“难为他们想到这个法子……若是真这样,陈梁和陈栋两兄弟,岂不是处着尴尬?”
贾敏便将自己听到的外面的风言风语讲给林如海:“外面有人说,就是苏家的小女儿年岁太小,不然苏家三爷就该把陈家一个儿子招做女婿。”
传这样话真不怀好意!
明摆着让陈家两个儿子和苏家女儿徒增尴尬,心生嫌隙。
虽知贾敏一定会把上下诸事打理妥当,但是林如海照例问一句:“家里可有派人去,苏家三爷应该伤心坏了。”
贾敏把手上黛玉的红色小斗篷叠起来。
对林如海道:“前儿我叫人送过药材,那边还礼了,老先生冥寿那回,我们送祭品去,苏家亲自派管家来道谢,他们家人口大,这些礼节没出过错。”
苏家整个家族,在姑苏一带确是大户人家,也是如此,族人出事,还能互相照应。
但是林如海肯定,若苏家三爷不在人世,他们的小女儿未必能守得住家财。
就算是所谓的同族又如何?
不过苏家还有一个苏哲能压阵,若苏哲愿意主持公道,苏家三爷就算女儿落单,也不会凄惨地被侵吞财产。
林家就是没有可靠公正的族人,林如海前世才不得不寻求贾母的庇佑。
林如海不禁想到苏家三爷,年轻时候也是江南地界一等一的风流人物。
他家不缺钱,可谓眠花宿柳,招揽歌姬,样样不落,早年的放纵为苏家三爷的身子留下隐患。
林如海道:“苏家三爷落个子息单薄的下场,皆是因为年少不知收敛,我们家哥儿都大了,难保有些人不生出心思,我如今一月回不得家几次,三个孩子让你操心,尤其璋儿,千万仔细。”
想想贾宝玉,不就是年纪小小就……
还有贾琏若能收敛一点儿,子息也不会如此单薄。
林璋一日日的长大,贾敏这么心细的母亲,当然注意到此事,对他院子里盯得越发紧了。
“我晓得,前儿才放了一批丫鬟出去。”
……
作者有话说:
有些红学家认为,林如海很有可能已经和贾家达成兼兆的约定,所以才会那么放心把黛玉给荣国府养,还有林家的财产,也大部分转移到贾家。
??107 ?
◎“黛玉周岁了”◎
、“黛玉周岁了”
义忠王往京城递过折子, 不等京城里面召他回去,他自己就主动和老皇帝撒娇。
表示他想念京城和太后,问何时能回, 折子慢悠悠递上去,只等上面的安排。
江南没有战事, 苏州营内只要保证正常的练兵和军粮的放, 其余无大事。
林如海在这个位置上呆着, 发现当武将带兵领仗似乎也不是那么难, 可惜离家太远,见一回家人不容易。
春日里林如海指挥这几千军士和下面的庄户种地屯田,这是一片好地方, 想来下一季的军粮都不必张口向朝廷要了。
…………
京城。
荣国府不见大事,甚至在京城老世家圈子中, 渐渐有了名望。
女婿林如海被圣上看中, 当家主母崔氏心思活络,口齿伶俐, 得宫里面太后青眼,一月里大约会被叫进去一两回陪太后娘娘聊天。
瞧着虽次数不多,但是京城里好些人家一年到头并没有这个机会。
荣国府总这样,二房起来, 大房便不舒服,大房得势力, 二房急的火烧眉毛。
王夫人宛如热锅上的蚂蚁,心思里像有一根千根针在扎。
尤其现在贾元春的婚事没个着落,若贾元春是大房, 见崔氏如此得势, 肯定有好些人扑过来。
如今贾元春虽比贾迎春年岁大, 但是暗地里想打听贾迎春的人,却比打听贾元春的人多。
王夫人背后还有一个哥哥王子腾为军师。现下贾政的职位,官阶不高却是个好位置,私下里能为王子腾创造一些便利。
那日王夫人突然和贾母说:“老太太,宫里要选女官,我瞧着咱们家姑娘,元春和迎春,年岁合适,选得上选不上都不要紧,莫不如让她们去长一长见识?”
什么做不干己事不开口,王夫人突然对一件事情热心,当中必定有缘故,贾母这等老人精一眼看出来,说是长见识,恐怕真动了想把元春送进去的心思。
崔氏听着自己心里也有计较。
荣国府的境遇其实比前世要好很多,林如海看着十分有前程。
荣国府怎么都不想送一个女儿进去,为自家铺路,那是家里面男丁都指不上,才会动的念头。
看甄家的女儿进去还被封个贵人,这一二年也没有了水花。他们才被圣上忌惮过,何必巴巴的要攀附进去,反正荣国府到底还是比较懒,也因为懒得谋算,因祸得福,所以这辈子贾母没动心思。
贾母不同意,贾政肯定不敢妄动。
崔氏没有反驳王夫人,也没有拒绝,只到贾母背后给老人家捏着肩膀,半是撒娇半是认真的说道:“母亲,媳妇舍不得迎春去,她自小在家里娇养着,恐怕做不好,还是不去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