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(1 / 3)
只得将这忽起的念头作罢,横竖过些时候玉漏就名正言顺是他的人,他庆幸当初下了正确的决定。正万般无奈地倒在铺上,倏听他父亲打发人来叫他过去,便又换了衣裳过去那头。
外院几间屋子早腾空了,好些家具新上了漆晾在场院中。沿廊下踅入内院,燕太太不在家,只他父亲歪在榻上看书。见他进来,就放下书懒倦地问:“东西都给连家送去了?”
池镜拱手回道:“儿子又另添了五百两。”
池邑只笑了笑,向榻围上后靠去,“那是你的银子,随你怎么使用。看你是很中意那位连姑娘,往后成亲过起日子来,想必也和气。”他也是自回家来这些日子,从未听见燕太太对儿子说过什么体己话,连他的婚事开始张罗起来,也没听见哪位上年纪的女人对他说过什么关照的话。只好由他这个做父亲的来关照他几句,“眼下送这些钱过去,不过是为了两家面上都好看点,往后人家进门,可不要为今日这些东西就看轻了人家,否则也不要送了。男人家,不论是钱财还是情分,都要大气一点。”
池镜觉得鼻管子里有些酸痒,在椅上点头答应。池邑也就没话可说了,打发他回去,“回去养足精神,来日好做个意气风发的新郎官。”
他自己却颓丧地歪在榻上,想起头他回做新郎官的时候,仅仅只有半日的意气风发,一到黄昏礼成,刚入洞房,就听见外头又敲锣打鼓乱起来,一问才知道,是他妹子碧鸳跌进池塘里了。
单为乱着救碧鸳就折腾了一夜,连新娘子也不得不换了衣裳去看顾小姑子。阖家守了碧鸳一夜,碧鸳醒来说:“是不留神踩滑了才跌进去的。”
别人肯信,唯独老太太不信,实在放心不下,只好吩咐池邑,“你留在这里看顾着你妹子,虽说你们新婚燕尔的夫妻,不好劳累了你,可你妹子是你看着长大的,你也放心不下不是?”
碧鸳人是醒了,却因受凉大病了几日,池邑没奈何,只得瞥下新婚的先二太太看顾了她几日。后来碧鸳的病虽见好,性情却大坏起来,比从前还要骄纵任性,隔三差五便要寻出是非哭骂打闹,每是如此,老太太便少不得叫池邑去哄劝。
先二太太新媳妇进门也不好过,老太太原是那脾气,又为哄着女儿高兴,益发不给先二太太好脸,常拈出错来叫她到跟前立规矩,致使那新房常日空着一半,不是新郎官不在家,就是新娘子不在家。熬过半年光景,夫妻俩聚少离多,愈发生疏,睡在一张床上也还十分拘谨,听见点动静就觉得是哪里又生了事端。
他们京城的宅子比南京这里的还大,一旦忽生什么事下人们便敲锣打鼓地嚷,那时候不是疑心家里进了贼就是三小姐发了梦魇,总是不太平。池邑这些年还怕听见锣儿响,那些声音轰轰的在耳边,一定要他不得安宁。
后来好容易碧鸳出了阁,他也习惯了那些乱子,反倒是踏实睡在床上的时候会心神不宁,总觉得那锣儿随时又要敲起来。
果然,那锣儿又响起来了——
这厢池镜刚一出去,老太太打发了个小丫头进来传话,“老太太说,外头为给三爷装潢新房,成日闹得不成样子,只怕吵着二老爷不得清静。老太太刚命人将西南角的雁沙居收拾出来了,叫二老
爷搬到那头去住。”
池邑面无异色,待要答应,旋即燕太太笑着进来,“夜里倒不吵,他们装潢屋子也是在白天。”
那丫头扭头道:“老太太说,二老爷成日应酬多,自然昼夜都要清静。”
燕太太笑意沉了沉,没再违抗,横竖他们夫妻住不住在一处也不要紧,她也习惯了,便道:“那我一会就叫丫头们把老爷的东西拾掇拾掇送到雁沙居去。”
那小丫头又道:“老太太说难得二老爷今日得空在家,叫老爷晚饭到我们那头去吃,老太太特地叫厨房预备了老爷爱吃的菜。”
池邑起身作揖,“去回老太太,我晚饭时候就过去。”
待那小丫头出去后,燕太太便命人先收拾了池邑的细软送到那边去,一面坐下来问:“我方才听见你叫镜儿送了什么东西到连家去?”她分明听见他们是说银子,故意这样问,是看池邑瞒不瞒她。
池邑全没当回事,照实道:“不过送了使他送了些银子过去给连家置办新娘子的嫁妆,既已做了这门亲事,不好叫新娘子脸上太无光。”
燕太太不免打起算盘来,如今芦笙要做晟王妃的念头既已作罢,将来她出阁,只怕老太太也舍不得给她摆排场,因此只能指望起池邑来。可池邑又不是她亲爹,只怕他不答应,又不好明说,只是拘束地笑着,“老爷真是肯体谅。我看老爷这次回来,像是带了些现银子回来?老太太知不知道?”
“早前镜儿写信给我说婚事,我想着趁这次回来就办了,因此带了些现钱回来,都是作他成亲之用,老太太知道不知道也不会要他的。”池邑说完看她一眼,猜到她的意思,举起书道:“等镜儿的婚事办完,看下剩多少你都收着,将来给芦笙添置嫁妆用。”
燕太太想不到来得如此容易,又观他面色,笑着给他添茶,“回头我叫芦笙来给老爷磕头。”
经霜老(o二)
按说池邑吃过茶朝那雁沙居去后,燕太太总算得以在局促不安中解脱出来,浑身骨头都似松了一松,在榻上转着膀子和芦笙那奶母徐妈妈道:“晚饭叫芦笙过来这屋里吃。”
自从池邑回来,芦笙就不到这屋里吃饭了,要么自己在西厢房吃,要么是去她姐姐金铃那头吃,嫌与她父亲坐在一处不自在。自然燕太太更不自在,也不叫她来。
徐妈妈回道:“姑太太今日叫她过那边吃饭,早不在屋里了。”
燕太太放下胳膊嘟囔,“她姑妈不是说这几日身上不大好?又一向是吃素,芦笙不是吃不惯嚜。”
“说是叫厨房烧了好些精致素食。前几日老太太的寿,席上丫头吃腻着了,这两日还吃不下荤腥,正好。”
燕太太便不理论,随芦笙去。
芦笙为她父亲在家不自在了好些时候,听见下晌他父亲搬到别处去睡了,心下又是高兴又是不高兴的,有些怅然若失,一张脸映在阴沉的天光里,柔白得像摔碎的瓷片。
碧鸳见她将箸儿在碗里有一下没一下地笃着,笑道:“姑妈家的饭就这样难以下咽?你看你,吃得这样勉强,不像姑妈请你来吃饭,倒像请你来遭罪似的。”
“不是的——”芦笙噘着嘴,只好跟她姑妈说一说,“才刚我过来的时候,看见丫头将老爷的东西搬到雁沙居去了。老太太吩咐的,说三哥的屋子在装潢,怕吵着老爷清静。”
碧鸳搁下箸儿,掩着嘴咳嗽了两声,目光小心地看她一眼,“怎么,二老爷为这事不高兴?”
“那倒没听见老爷抱怨什么。”
碧鸳淡淡微笑着,给她搛菜,“那就是你母亲不高兴了。”
“我母亲也没说什么。”
“那你又不高兴什么呢?”碧鸳纵容地笑起来,“你这孩子是闹腾惯了的,你父亲这一回来,成日看着你,你难道就不觉得拘束?如今他搬去别的屋里住,你能得松快了,该高兴才是啊。”
芦笙也说不好,情绪似卡在期待与不期待之间,又想和她父亲在一处,又怕和他在一处。她说:“我还以为老爷就跟大伯一样,是胖胖的身量,时时笑着,谁知不是那样。老爷比大伯长得好多了。”
碧鸳轻轻哼了声笑,“那是自然,你父亲的亲娘就长得比你大伯的亲娘要好看许多,从前老妈妈们都是这样说。”
不过她们都死得早,连碧鸳也没见过。